密网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
【Ref:Nossek E,et al. J Neurosurg. 2015Apr;122(4):904-11. doi: 10.3171/2014.12.JNS141259. Epub 2015 Feb 6.】
密网支架(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,PED)已广泛用于大型、宽颈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治疗。既往文献报道,每例放置的PED平均数为3个,这样不仅增加发生支架内栓塞的风险,限制了在穿支动脉附近动脉瘤中应用,也延长了术后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时间。近期,纽约霍夫斯特拉北岸医疗集团医学院的Erez Nossek等采用PED结合弹簧圈部分栓塞的方法处理颈内动脉宽颈动脉瘤,旨在减少PED的使用数量,并评估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。研究结果发表在2015年4月的《J Neurosurg》杂志上。
作者对2011年至2014年间27例在该医疗中心接受PED结合弹簧圈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。27例患者,共28个动脉瘤;其中26例女性,平均年龄为51岁;动脉瘤瘤体直径平均11.9mm(4.2-31mm),瘤颈直径平均5.4mm(3-14mm),22个为宽颈动脉瘤(≥4mm,或体/颈≤2)。2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起病,于急性期先做弹簧圈部分栓塞,在亚急性期进一步放置PED支架(表1)。
表1. 动脉瘤患者的一般情况。
患者术前均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,作DSA检查并行三维重建。根据动脉瘤颈和载瘤动脉的直径选择大小合适的PED。在释放PED支架后,通过预先留置在瘤腔内的微导管送入弹簧圈,达到部分填塞即可(图1)。术后3个月行MRA检查,6~12个月 DSA检查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;采用mRS评分系统在术后3~5月和9~12月时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。
该组患者中,平均PED的使用数量为1.48个/人;17例(63%)仅放置1个PED,7例(25.9%)放置2个,3例(11.1%)放置3个。所有的PED和弹簧圈均成功送入;术中、术后未出现出血、血栓形成和缺血等并发症和局部占位效应。23例患者(共24个动脉瘤)术后MRA或DSA检查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。平均随访10.3月,患者mRS均为0分,未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症状。
该研究表明,瘤腔内部分填塞弹簧圈可减少放置PED的数量,短时间内能达到完全闭塞,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,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。
(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泽铭编译,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郑锋博士审校,《神外资讯》编辑部主编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)
《神外资讯》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如希望转载,请联系“神外助手”。请各微信公众号、网站及客户端尊重《神外资讯》版权,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“神外资讯”。《神外资讯》,欢迎您转发朋友圈。